欢迎访问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

我院贺林院士在2022年发育与重大疾病院士圆桌会议上,进行了“新冠引发的再思考”致辞

发布时间:2022-12-08 浏览量:657

2022年12月6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发育与重大疾病院士圆桌会议”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李劲松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了12位院士参会,分别为(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志新院士、王恩多院士、贺林院士、段树民院士、康乐院士、高福院士、黄荷凤院士和裴钢院士。在会议伊始,贺林院士进行了“新冠引发的再思考”致辞。在致辞中针对新冠病毒的结构与生命周期、新冠防控措施和疫苗效力以及对新冠疫情的感悟进行了科学探讨和思考,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20221208圆桌1.png

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全球迎来了抗击疫情的三年。在新冠疫情的开始阶段,贺林院士写了一篇“人与新冠,谁为王者”的短文。随后,新冠疫情的发展越来越接近文章描述的内容。三年过去了,新冠疫情远没有离我们而去,仍在对人类产生着影响。

20221208圆桌2.png

1.新冠病毒的结构与生命周期

一边是绝顶聪明的人类,而另一边是又瞎又聋又哑,并且无脑、思维、意识甚至血液,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既生命又非生命的“原生体”。在这样的比较之下,谁是“王者”呢?

20221208圆桌3.png

为了维持生命的繁衍,新冠病毒必须完成进出人体细胞的两个过程。通过与人类争夺宿主的细胞器进行工厂式的装配,以便完成“核酸的原料获取”、“衣壳蛋白的组建”以及做工所用的信号和能量的来源等。那么是谁在指挥这一动作,是人类吗?新冠病毒为什么一律都被装配成精细的球形结构和那些均匀分布的“钉子状”结构?这种结构是否用于增加抗原的表面积以降低对应抗体的免疫力呢?

20221208圆桌4.png

此外,如何正确看待营养与抗体产生间的关系?最近时常听到人们谈起鸡蛋可以增加免疫力,那么一天一人食用鸡蛋的理想数目是多少?1个、3个、6个还是4.5个......?鸡蛋更倾向于产生针对哪一类抗原的抗体呢?并且,至今没有证据清楚表明少吃鸡蛋的孩子免疫力一定较差,营养过剩的孩子免疫力就一定强大。


2.新冠防控措施和疫苗效力

地球家园应该是谁的,新冠,人类还是大家的?是否所有物种都有生存权?先来者应该具备居住优先权?起源于3亿年前的冠状病毒与起源于700万年前的人类之间谁更有资格率先获得家园?围绕着家园之争,开始的是一场无声无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没人真正知道开战的理由和战争的属性。在没有较好或更好的选择下,只好一战到底!在抗击新冠的过程中,动态清零总方针可能是最佳方案,可以实现:(1)社会面没有病人;(2)以快制快;(3)更加精准地堵截和切断传播链。


另一现象可能也值得注意: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成千上万球迷在无口罩情况下积聚和狂欢,结果球迷却安然无恙;人山人海的厦门马拉松(11.21)和上海马拉松(11.27)重现了同样的结果:新冠疫情的“零感染”。这可能可以作为抗疫研究中的一组重要对照,以此建立必要的数学模型,使得解决方案更加全面可取。

新冠疫苗构成了一道抗击疫情的“被动”防线。另外,新冠和人的相遇是随机碰撞,还是意识交流的结果?能否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更好的防疫手段?至今,我国已注射了34亿剂次的疫苗,超过了平均人口的两倍。那么达到什么样的抗原抗体的量比是最佳平衡点?研究发现新冠患者被再感染或复阳的例子,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辉瑞CEO Albert Bourla打了四次疫苗,却被感染了三次。


3.对新冠疫情的感悟

人们对SARS病毒一定印象深刻,20年前人类通过共同努力战胜了SARS疫情。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长得是何等相似,它们的“生活习惯”、伤害人类的形式和机制又是如此地相似。它们是否可以被归为一个家族,至少是一个大家族的不同成员?另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疫情期间,在儿童群体中的一般性感冒率大大降低。那么,谁又能保证SARS病毒不是躲避起来完成新老“变更”呢?

这两场与病毒间的战争充满了“偶然”与“艰辛”。从中不难看出,科学绝非仅仅依靠“满腔热情”。正如我们永远无法消灭蚊蝇一样,我们有什么能力一定能消灭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新冠病毒呢?从科学的角度,应该多研究一些新冠病毒的机理或原理而不是经验的推测与猜测。如果能有更多的时间让遗传学家或医学家从科学的角度充分研究新冠病毒,也许能提出一些新思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接踵而来,新冠病毒也已慢慢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新冠病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了宝贵的经验和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