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30日,由全国基因组信息学界联合发起的第二届全国基因组信息学大会(National Genome Informatics Conference,NGIC)在深圳大鹏隆重召开。作为一个集学术交流、技术研讨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重要平台,NGIC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因组信息学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动态、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
本次大会设有多场主题报告与专题研讨,议题涵盖基因组前沿技术、AI与大数据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基因组进化研究与转化医学等多个方向。此外,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博新面对面”“优青面对面”“一作面对面论坛”以及“人才进阶论坛”等特色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基因组信息学领域的青年人才活力与研究成果,助力青年科研力量的成长和跨界交流。
在本次大会上,我院师咏勇教授应邀作大会主题报告,题为《精神分裂症分子机理》。师教授围绕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与环境交互机制、遗传资源样本库的建设、跨人群GWAS研究成果及多种遗传变异(SNV、CNV)的整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尽管精神分裂症目前尚未识别出“主效基因”,但其复杂遗传架构与早发类型(EOSCZ)研究正在取得突破,研究团队利用T2T基因组组装、转录调控区域(TR)合成分析、类器官模型与非人灵长类研究等手段,深入探索神经精神疾病的分子基础,并拓展至靶向药物研究及慢性复杂疾病的精准干预。报告内容系统而前沿,引发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与深入讨论。
同时,我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曼菲亦受邀参会,在人才进阶论坛做专题报告《东亚人群体质特征的形成机制及健康预测研究》。报告聚焦人类体质表型的遗传机制与健康预测,以“数字驱动-表型量化-遗传解析”的研究范式为核心,介绍了其团队在东亚人群体质特征研究方面的创新进展。张曼菲副教授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PLoS Genetics、JGG等权威期刊发表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她在报告中也展望了未来整合多模态数据、解析遗传调控网络并构建AI驱动的衰老与疾病预测模型的研究蓝图,激发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与积极交流。
本次大会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基因组信息学领域的科研实力与技术创新,更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推动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基因组研究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