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第五次学术委员会会议

发布时间:2014-12-16 浏览量:585

2014年12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主任贺林院士对2014年实验室全面工作的汇报和五个研究方向的实验进展报告,认真审阅了有关材料,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委员会一致认为:
    实验室现有的研究方向,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坚持发展转化医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诸方面均取得明显成绩,较突出体现于:
    1、 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人均实验经费一直居于交通大学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位。
    2、 有代表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逐年上升,学术影响度持续增加。
    3、 科研平台建设较为完善,科研人员梯队建设已形成并具规模。
    4、 又新增两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委员会成员均给出了具体建议,委员会成员明确提出要“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尽早关注并筹备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傅继梁教授建议开展“环境、营养与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机理”后续实验,探索“后天补偿”机制。黄钢教授建议“设定精神疾病战略层面的更大设计,如初生队列研究等”,进一步加强基础-临床合作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永莲院士作会议总结,认为整个实验室高效率运行,建议在环境因素研究中需要继续加强,解析“饥饿”这一环境因素在精子、卵子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精神疾病研究领域iPS细胞研究值得肯定,建议开展灵长类模式动物实验。
    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希望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明确各课题组间的依存关系和相互支撑作用,加强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的团队建设。希望依托单位在人员配备、基金申请、实验室场地和经费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大力支持,促使其早日发展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1222.jpg